經歷二戰時期的黎佛金
1930年在馬來亞加影華人新村内有閒破爛但帶點整齊的板屋内住着一戶由唐山來的華裔家庭。當年的農曆新年前他們迎來該家庭的第四位成員,她就是黎佛金。黎佛金的家人從事割膠工作,所以在公鷄還沒啼叫時,在太陽還沒起床整家人早已在橡膠園拜樹頭去了。
黎佛金14嵗那年才嘗試過在一個收集膠汁的地方上學。這也是她人生第一次,而是唯一一次擁有上學的日子。她臉帶笑容談到當年上課的情況,而且越講越開心,可見她多麽的喜歡求學。不過當時的上學情況不像我們現在這樣的輕鬆。她和她哥哥是在早上幫忙父母割膠后才去上課,何況當時只有下午班而已。那裏所用的課本都是以有關中國文學的内容爲主。而且他們所寫的作業都是用小毛筆書寫,不像現代所用的鉛筆和原子筆多麽方便。
鴉片場是她小時候最想去的地方。在鴉片場的前的一個角落,每天都會有一群工人在那說天談地。說的和所談的都一那些令她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的民間故事。印象最深刻莫過於那個侄兒楊天來上京告官舅舅故事。黎佛金一口氣把整個故事給說完。事情是這樣發生的,話説有一天一名侄兒不小心跨過其做高官舅舅的鞋,引起舅舅的誤會,有貶低他的身份之疑,官舅舅就放火燒他家。由於侄兒出外工作,沒被漲身于火海之中。於是,他就冒著生命危險赴京告狀。最終他獲得公平的裁決。聼故事是她童年最享受的事情。
黎佛金眼犯淚光談到一生人之中,最辛苦、最困難、最難受的農曆新年莫過於1942年那年。在每戶人家準備找錢慶祝新年之餘,日本軍很快的從北馬侵入到吉隆坡。她咽了一口氣地説到,當年有一天日軍突然來到加影新村展開授查行動,懷疑有共產黨出沒該新村。當日軍軍團來到時二話不説的把村内接近一半的人給殺掉。聼她訴説,一名去向日本軍告密的華裔男子,當時日本軍向村民展開廝殺時,全村人都在逃跑,唯有他安然的躺在屋前。這名男子,還大聲向錢他逃跑的女兒説到;你們去逃吧,日本皇軍不會殺我,還會給我賞賜呢。不料,事情不如他所想,最後他死在日本軍的槍下。別以爲事情就那麽簡單的結束。經過一場的大屠殺,這是皇軍領隊就會來檢查結果。他在一次的命令幾名軍員用手上的槍,向倒在地上的屍體插去。勢要確保全部都已經斷氣。
越講越急的黎佛金,向我們說到其實日本軍當中有一群在暗中幫忙他們。不是他們是什麽大人物,而是萬萬沒想到,日本軍隊不是全部都是日本人,當中有些是臺灣人。其實,那天日本軍到新村要展開授查前,有幾名口操一口很流利的華語的臺籍日本軍,向村民發出警告和通知大家儘快離開。此外,据她的一名比她年長朋友跟她提到,當年他在被軍頭檢查他是否斷氣時,一名日本軍用假動作輕輕的向他背後插了幾刀。爲了生存,他必須不能發出聲音,否則將被給殺掉。
最令她難忘的是,有些懷疑是反日組織的成員,被日本軍挂在街上的柱上,給暴曬猛烈的太陽底下。這些一具一具的屍體身上留下的不是淚痕,而是一道又一道的刀痕。看者傷心,聽者流淚。試問有誰能承受這些折磨,可以想象到當時的人民是多莫的痛苦,多莫的有毅力。黎佛金還說到,每當看到這些屍體時,媽媽都會把她眼睛給蓋上。當時已經10嵗的她其實已經看過經歷過不少的事故。
在二戰期間,這裡的人民都給與一個“指定動作”,那就是向皇軍鞠躬。凡是看到日本軍在他們面前出現都必須放下所有事情彎個腰向日軍鞠躬。她還透露,比她年長姐姐們都不敢出門,有時逼不得已時,把臉給醜化,否則不小心給日本軍看上了那就不得了。當時大街小巷所出沒的不是本地人,反而是那些侵入別人領土的日本軍。還有當年的奇景之一就是很多店鋪都是関著。沒人營業做生意,人常生活慣不深受影響。在資源有限,媽媽都在房子後頭栽種了些番薯、青菜、玉米等的農作物。當然那個時候她們一家已經搬到后山的樹林裏去了。第一,避免日本軍的發現。第二,方便栽種食物。而且,當時所吃的都是番薯等的同類型的食物,要品嘗那香噴噴的白飯等同于看到一只恐龍那麽的難。
當她提到家人時,她大聲地嘆了口氣說了一句:“人算不如天算”。以爲搬去樹林居住后可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有一天她爸爸拿了些農作物拿去買來幫她在坐月子的媽媽給補身,怎麽知道,路途中卻遇到日本攔路要捉他。最後卻被日本軍捉回去。當時的她和母親、哥哥以及剛出世不久的妹妹咬緊牙根的活下去。聼她述説招一段時,她的眼睛已開始有淚光。不說不知她的爸爸在幾年前在中國逝世享年102嵗。當年,她爸爸回去中國時,蹺興逃脫自己一人過著非常艱辛的生活,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坐著吃飯而一直想起在馬來亞的家人。直到,二戰結束他才托別人尋找她們的消息。但是,她爸爸最終選擇留下和那裏結識的姑娘結婚,兩老過著剩餘的歲月。
其實在這次的戰爭她嫌少聽見爆炸聲,反而每天都聽到的是日本軍會打到那裏來。在黎佛金休息了一會兒談到,大戰結束后從加影搬遷到森美蘭州境内的幾個小區,馬口、淡邊、万茂、晏斗等。
後記
她但願這個世界不再會發生戰爭,因爲一個戰爭不但是國與國之間的事情,而是關係到在世界上的每一個活著的人。而且,她非常感谢这次的专访,可以带出信息給社會了解日戰時期的生活。可當著激勵大家的故事,當今社會已經比以前來的幸福,必須好好珍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